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建品牌那些事:从 “知道” 到 “用好”,这份指南请收好!

文章作者:空间资料站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2日      消息来源:互联网

提到 “党建品牌”,不少人会想到 “一支部一品牌”“党建 + 业务” 这些常见说法,但真正要打造一个有影响力、能落地的党建品牌,却常常面临 “不知从何下手”“做了像没做” 的困惑。今天,我就从 “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的角度,聊聊党建品牌的核心逻辑、打造方法和避坑要点,让党建品牌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 “红色引擎”。

一、先想清楚。为什么要做党建品牌?不是 “为了做而做”

很多单位在启动党建品牌工作时,容易陷入 “跟风” 误区 —— 看到别人做了,自己也赶紧立项,却没搞懂 “做品牌” 的本质目的。其实,党建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把党建工作的 “软实力” 转化为推动发展的 “硬支撑”,具体能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1.解决 “党建与业务两张皮” 的问题

不少基层党组织都有这样的困扰:党建会开了、活动搞了,但和日常业务脱节,党员觉得 “党建是额外任务”,群众也没感受到实际效果。而好的党建品牌,会把党建目标和业务目标绑定。比如某国企的 “红色工匠工作室” 品牌,通过党员带头攻关技术难题,既提升了产品质量,又让党员的先锋作用看得见、摸得着,实现了 “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 的双向融合。

2.解决 “党员凝聚力不强” 的问题

当党建工作停留在 “读文件、学理论” 的传统模式时,很容易让党员产生 “参与感不强” 的倦怠。党建品牌则像一个 “精神纽带”,通过明确的定位、具体的载体(如 “党员志愿服务队”“红色帮扶岗”),让党员知道 “我要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比如社区的 “银发党员调解队” 品牌,退休党员主动参与邻里矛盾调解,既发挥了余热,又增强了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3.解决 “党建影响力不足” 的问题

有些党建工作做得扎实,但因为缺乏品牌化包装和传播,“做得好却没人知道”,难以形成示范效应。党建品牌通过提炼特色亮点、设计统一标识(如品牌 Logo、口号)、讲述党员故事,能让党建工作从 “内部循环” 走向 “外部认可”。比如某机关的 “阳光政务・党员先锋” 品牌,通过公开党员服务承诺、展示办事流程优化成果,不仅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还成为了系统内的党建标杆。

二、手把手教。打造党建品牌的 “四步走” 流程

打造党建品牌不是 “拍脑袋定个名字”,而是一个从调研到落地、再到优化的系统过程。结合多地实践经验,我们总结了 “四步走” 流程,帮你少走弯路:

第一步:调研定位 —— 找准 “特色赛道”

避免 “千牌一面” 的关键,是先搞清楚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群众的需求是什么”。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调研:

1.问党员:召开座谈会,了解党员在业务工作中最擅长的领域(如技术、服务、攻坚)、最想参与的活动形式;

2.问群众:通过问卷、走访,收集服务对象的 “急难愁盼”(如企业办事效率、社区养老、乡村振兴帮扶等);

3.看实际:梳理本单位、本领域的工作亮点(如是否有长期坚持的志愿服务、是否有党员带头的创新项目)。

比如某乡镇党委调研后发现,当地特色农产品多但销路窄,党员中有不少 “土专家” 和电商能手,于是确定 “党建 + 助农增收” 的定位,为后续品牌打造明确了方向。

第二步:提炼命名 —— 让品牌 “好记又好懂”

定位清晰后,就需要把特色提炼成具体的品牌名称和口号,核心原则是 “简洁、有辨识度、能体现党建属性”。常见的提炼方向有三种:

1.结合业务特色。如医院的 “白衣先锋・健康守护”、学校的 “红烛育人・桃李芬芳”;

2.结合地域文化。如革命老区的 “红色传承・振兴有我”、沿海地区的 “蓝色党建・护航发展”;

3.结合服务理念。如政务窗口的 “一次办好・党员承诺”、社区的 “邻里党建・幸福到家”。

注意避免过于抽象的名称(如 “先锋党建”“活力党建”),这类名称缺乏特色,难以让人记住。同时,可以设计简单的品牌标识(如用党徽、行业元素组合的 Logo),增强视觉记忆点。

第三步:搭建载体 —— 让品牌 “落地能执行”

品牌不能只停留在 “名字” 上,必须有具体的活动载体支撑,否则就是 “空壳品牌”。载体设计要紧扣 “党员能参与、群众能受益”,比如:

1.服务类载体。设立 “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岗”,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如定期义诊、政策宣讲、困难帮扶);

2.攻坚类载体。组建 “党员突击队”“党员攻关组”,针对业务难点(如项目建设、技术创新、风险防控)开展专项行动;

3.学习类载体。打造 “红色课堂”“党员读书角”,结合线上线下开展特色学习(如邀请老党员讲党课、组织红色基地研学)。

比如某企业的 “红色生产线” 品牌,通过 “党员带头提效率、党员带头降成本、党员带头保安全” 的 “三个带头” 载体,让品牌理念真正融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第四步:宣传优化 —— 让品牌 “活起来、传出去”

好的品牌需要 “酒香也怕巷子深” 的传播意识,同时要根据实际效果持续优化。

1.内部宣传。通过党支部会议、单位内网、宣传栏,让党员明确品牌内涵和自身职责,形成 “人人参与品牌建设” 的氛围;

2.外部传播。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地方媒体,讲述品牌背后的党员故事(如 “党员先锋榜”“品牌活动纪实”),展示服务成果(如帮群众解决问题的案例、业务提升的数据);

3.动态优化。定期(如每半年)收集党员、群众对品牌活动的反馈,调整载体形式(如如果线下活动参与率低,可增加线上互动),让品牌始终贴合需求。

三、避坑提醒。打造党建品牌最容易犯的 3 个错误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单位会因为思路偏差,导致品牌建设 “走偏”。以下三个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 1:“重形式轻实效”—— 把品牌当成 “面子工程”

有些单位为了打造品牌,花大量精力设计 Logo、制作宣传册,却没有实际的服务和活动支撑;还有的搞 “一阵风” 活动,上级检查时热闹一阵,检查后就 “偃旗息鼓”。

正确做法:始终把 “实效” 放在第一位,品牌活动要能解决具体问题(如帮群众办了多少事、推动业务提升了多少),而不是只追求 “看起来好看”。

误区 2:“照搬照抄”—— 别人的品牌再好也不适合你

看到其他单位的党建品牌做得好,就直接 “复制粘贴”,结果因为不符合自身实际,导致党员参与积极性低、群众不买账。比如农村党组织照搬机关的 “党建品牌模式”,忽视了农民的实际需求,最终难以落地。

正确做法:借鉴别人的经验时,重点学 “思路”(如如何结合业务),而不是学 “具体形式”,一定要结合自身定位做调整。

误区 3:“单打独斗”—— 只靠党组织 “唱独角戏”

党建品牌建设不是党组织一个部门的事,有些单位把责任都压在党务工作者身上,业务部门不参与、党员被动配合,导致品牌缺乏活力。

正确做法:推动 “全员参与”,比如让业务骨干担任品牌活动的负责人、鼓励党外群众参与品牌服务(如邀请群众代表监督活动效果),形成 “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 的合力。

四、案例参考。3 个不同领域的优秀党建品牌,值得借鉴!

最后,给大家分享 3 个不同领域的优秀党建品牌案例,看看它们是如何结合实际打造特色的:

1.社区领域——北京 “劲松模式・红色管家”

劲松街道是老旧小区集中的区域,面临 “物业失管、矛盾多” 的问题。街道党工委打造 “红色管家” 品牌,通过 “党组织牵头,物业、业委会、党员、群众共同参与” 的模式,解决了小区改造、停车难、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比如某小区通过 “红色管家议事会”,仅用 3 个月就协调完成了电梯加装,让老人们实现了 “上下楼自由”。

2.企业领域——海尔 “党员创客实验室”

海尔集团党委围绕 “科技创新” 定位,打造 “党员创客实验室” 品牌,选拔技术骨干党员担任实验室带头人,针对冰箱节能、洗衣机智能控制等技术难题开展攻关。截至目前,该品牌已孵化出 200 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真正实现了 “党建促创新,创新强企业”。

3.乡村领域——浙江 “千万工程・党员带头”

在浙江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中,许多村党组织打造了 “党员带头美环境” 品牌,通过 “党员包片责任制”(每名党员负责一片区域的环境整治)、“党员带头拆违建”“党员带头发展乡村旅游”,让昔日的 “脏乱差” 村庄变成了 “美丽乡村”。比如安吉县鲁家村,党员带头成立家庭农场联盟,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万元增长到 3.5 万元。

写在最后:党建品牌,关键在 “走心”

其实,打造党建品牌没有 “标准答案”,但有一个 “核心标准”——是否让党员有归属感、让群众有获得感、让工作有推动力。与其追求 “高大上” 的名称,不如从解决一个小问题、办好一件实事开始;与其追求 “短平快” 的效果,不如坚持长期主义,让品牌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如果你正在筹备党建品牌,不妨从今天开始,先做一次小小的调研:你所在的单位,最需要通过党建解决什么问题?你身边的党员,最想通过品牌活动发挥什么作用?想清楚这些问题,你就已经迈出了打造优秀党建品牌的第一步。

 

 

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  联系方式 :江西省赣州市和谐大道1号  邮政编码:341000  电子邮箱 :gmuzzb@126.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