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习参考:让思政课收获更高“点头率”

文章作者: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委组织部 王春淋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消息来源:共产党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政课效果如何,“点头率”是直观体现,其深意正在于让思政课从“单向输出”升华为“双向奔赴”,从“抬头听讲”转化为“点头认同”。如果说“抬头率”检验的是课堂吸引力,那么“点头率”衡量的则是价值内化度。一堂好的思政课,应当如春风化雨,既入耳更入心,既触动目光更叩击灵魂,让学生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中,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同的跃升。

用“身边事”讲透“大道理”,增强内容共鸣。“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思政课的内容不应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应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生动篇章。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捕捉时代变迁的印记,将宏大的理论命题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生活话题,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以小故事阐述大道理。当思政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互交织,就能在学生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帮助他们深刻领悟思政课的价值与意义,实现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到思想的主动探索者的转变。同时,教师讲思政课,不能是冷冰冰的“理论搬运”,而要带着对党的热爱、对国家的深情、对学生的期许。讲“脱贫攻坚”,讲出“上下同心、精准务实”的热血;讲“科技创新”,讲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热忱。真情流露处,学生的情感闸门会被打开,“点头”是共鸣,更是共情后的肯定。

让“单向讲”变成“双向聊”,激活课堂互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是师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大舞台”。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要打破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发言,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主题演讲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在思维的交锋、观点的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互动中收获知识、启迪智慧、滋养心灵。

借“新载体”传递“真情感”,提升接受温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时代,思政课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而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新载体,拓展教学的边界和空间。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元素有机融合,让思政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查看和学习思政内容。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创设沉浸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新载体,将思政课的内容以更加鲜活、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传递出真挚的情感和温暖的关怀,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思政课应如春雨般,以扎实的内容、真挚的沟通和新颖的形式,滋润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政课收获更高“点头率”,真正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联系方式: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和谐大道1号邮政编码:341000邮箱:gmuzzb@126.con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