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九江市委坚持把开展“书记领航”行动作为压实党建责任、破解党建难点、擦亮党建品牌的有效抓手,市委书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书记精准领题、靶向破题、高效答题,解决了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短板弱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
“头雁”领、“群雁”飞
当好示范引领“带头人”
基层稳则大局稳,基层安则社会安。“市委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我是总召集人,相关机制要运转起来,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做好基层治理这篇文章。”市委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为破解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较弱等“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主动领题“深入推进‘吹哨报到’,健全落实乡镇(街道)协调响应评价机制”项目,对标省委《关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意见》细化落实举措,全力推动资源、力量、服务下沉一线,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
▲市委书记在九江市中心城区专题调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为推动流动党员从“被动接收管理”向“主动融入作为”转变,市委书记精准领题“加强双向联管,整体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项目,探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实现“外出前、流动时、返乡后”闭环管理,引导流动党员“服务他乡、服务家乡、服务老乡”。
领导带头、破题攻坚,市委书记坚决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将“书记领航”项目作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破题攻坚的重要抓手,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研究部署、调度推进,定期听取项目进展,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统筹各方力量,帮助解决问题。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对标对表,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提质增效或攻薄促弱等领域,领题推进689个“书记领航”项目,形成上下联动、同题共答、一体推进的良好格局。
搭平台、建机制
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
“真不敢相信,我只是扫了个二维码反映下,就有人来现场解决问题,这50多亩稻田再也不用担心用水问题了。”望着长势喜人、即将丰收的稻子,庐山市星子镇翻身村村民陈维南高兴地说。庐山市在“围庐e话”微信小程序中拓展问题“随手拍”功能模块,对群众反映问题自动归类,县乡村三级逐级认领、实时跟进,问题处置效率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庐山市星子镇胜利村雷家咀召开“围庐夜话”干群议事会,反馈问题解决情况
庐山市“围庐夜话”议事平台,是九江市健全完善协调响应评价机制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九江市委整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与基层协商议事平台,在全市13个县(市、区)推行协调响应评价机制,由社会工作部门牵头成立“吹哨办”,确保“吹哨事项”全程有部门管理、有人员跟进、有结果运用。市委书记多次深入乡村一线调研,与党员、干部和群众围坐在一起,听取意见建议、宣讲惠民政策、回应群众关切,着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乡镇(街道)是基层治理的枢纽,权责明确才能更好“吹哨”。九江市委把明确乡镇(街道)权责边界作为建立健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基础性工程,根据各乡镇(街道)履职重点和工作实际,一地一册推动建立“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上级部门收回履职事项”等“三张清单”,其中乡镇(街道)平均基本履职事项129项,配合履职事项103项,上级部门收回履职事项138项,配合事项、收回事项平均占比达65.3%。
▲湖口县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接到大垅乡“吹哨”事项后,派专人到现场确定土地权属问题
“综合大家意见,县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和民政局解决此次土地权属问题‘应哨’快,调处群众矛盾方法得力,群众反响很好,建议评为‘非常满意’。”湖口县大垅乡党委会议上,党委书记陈效文说。
“哨子”既要吹的响、更要起作用。九江市委针对不同事项响应速度要求,将乡镇(街道)“吹哨事项”分为“平哨”“急哨”两类,建立事项办理结果评价体系,按照一事一评、一部门一评议的原则,从报到效率、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履职尽责等四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部门综合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参考依据,形成“吹哨、应哨、派哨、评哨”有效闭环。截至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共“吹哨”派单969件,已处理完成894件,群众整体满意度达96.2%。
强管理、优服务
锻造流动党员“先锋队”
“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动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南昌等流出党员相对集中地区对接联系,共同建立协同联管机制,把流动党员从治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在基层调研党建工作时,市委书记对抓好流动党员管理予以强调。
九江市委把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作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制定《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案》,实施“寻星”“聚火”“燎原”计划,探索构建流动党员协同联管机制,市本级与深圳市龙华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信息联查共认、常态联络共通、组织联建共融、教管联抓共促、发展联动共享“五联五共”管理模式,共同实施“红色蒲公英”志愿服务、素质提升项目。市委书记先后到深圳市、武汉市了解流动党员党组织运行、流动党员管理等情况,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优化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理顺流动党员党组织日常管理职责,依托驻北京、驻长三角、驻粤港澳大湾区、驻汉川渝、驻南昌等五大片区流动党员党委进行纳管,并接受流入地基层党(工)委的指导,通过资源整合,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目前,全市已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208个。建立流动党员“1+N”结对联系机制,每名流出地党组织班子成员结对N名流动党员,每月联系,跟进服务。同时,联合流入地党组织实施“红色蒲公英•素质提升”教育培训项目,组织流动党员按计划、分批次纳入当地教育培训,保证党员流动不流学。
▲九江市驻长三角流动党员党委组织在沪流动党员志愿者进上海进博会开展志愿服务
“在外打拼这些年,最暖心的就是收到村党支部发来的消息,我下决心回乡发展。”近日,九江市柴桑区城门街道金兰村流动党员童灯柱感慨道。正是这种跨越千里的实时互动,让有着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他接受了家乡企业递来的“橄榄枝”。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流动党员就是“流动红旗”。九江市委聚焦作用发挥,搭平台、强保障、重激励,让广大流动党员在流动中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真正做到“流而有序、流能有家、流必有为”。优化作用发挥,鼓励外出流出党员在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创业就业等方面示范带头,对政治素质较好、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农村流出党员,及时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养。强化基础保障,按照每个片区流动党员党委5万元、每个流动党员党支部1万元的标准补助工作经费,支持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规范管理、实质运转。深化示范引领,号召流动党员结合“自身所长、群众所盼、发展所需”承诺践诺,涌现出“红色蒲公英”“彭蠡流动先锋”等一批流动先锋队,3名流动党员被评为2025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
供稿:江西省委组织部党建综合处